时间: 2024-06-16 22:49:55 | 作者: 眼部
单独看,它们分别展示了我国能源、粮食、城市、生态、交通等方面未来5年的部署。
放在一起,这些图则勾画出2025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样子和我们生活的变化。
清洁能源基地有9个,分别在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杜忠明认为,这一布局不是简单考虑电力调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锚定从高污染高排放到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格局之变。
当然,也不是说,我国就要彻底放弃传统电源了。杜忠明说,我国已建成的西电东送基地主要以水电、火电等传统电源为主。随着近年来清洁能源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壮大,“十四五”时期,我国西电东送将以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开发为主。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清洁电源将成为主体,并因地制宜地配置必要的基础性电源,以及合理比例的储能设施。
对老百姓来说,这一布局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生活在武汉的老刘,原来家里一开灯,用的可能是煤电,往后,灯还是那个灯,由于能源电力领域供给侧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电将更多地来自“绿电”。
这张图白色为底,以绿、红标识的两个区域,代表着我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关系到我国14亿人能不能吃得饱、吃得好。
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代表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大多分布在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在“胡焕庸线”西北、黄河几字弯的左拐角上,也有一块绿色,那是被称为“塞上粮仓”的河套平原。
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星星点点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中部、西南地区以及海南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这样的布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一个时间里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他注意到,近两年我国每年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今年计划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任务量比去年显著增加。而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好的耕地一定要保障口粮,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赵皖平说,不仅如此,这也是促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另一点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示意图中白域,基本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和北方防沙带重合。联系起来看,生态屏障建设可为粮农安全护航。
这张图的骨干是五条纵横交错的曲线。横向,一条是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的陆桥通道,一条是沿长江通道;纵向是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这就是规划纲要草案里说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图中标注了19个城市群。目前这些城市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依据规划纲要草案,未来5年,它们承担不同的使命:
“要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结合近期的城市体检报告分析,目前存在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密、功能布局不均衡、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今年将实施八个方面的城市更新行动。
规划纲要草案强调“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也指出要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
“这样的城市群是数亿中国人的期盼,意味着既居住在山水田园环境中,又能享受城市现代化公共服务。”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说。
让我们看这一张关于家园的图。这张被深深浅浅绿色铺满的图,展示了今后5年我国重要ECO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布局。
“十三五”规划中有一张“全国主体功能区示意图”,侧重从开发视角规划。“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这张图,紧扣ECO保护和修复,可见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介绍,“带”一般是条状的,“区”则更多强调区域性。“三区四带”是我国生态屏障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是这一些地方生态问题较为突出。未来5年加大保护和修复力度,正是基于现实、突出重点的部署。
规划落地,要以具体的工程建设项目为支撑。图中几十个绿色圆点,代表今后5年我国计划实施的重要ECO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工程。高吉喜说,今后国家的资产金额的投入、实施的重大工程会以“三区四带”为主。
以北方防沙带为例,今后5年,防护林体系建设、退化草原修复等工程落地实施,这里将新增沙化土地治理750万公顷、退化草原治理270万公顷。黄沙渐退、绿意铺展,中国人的治沙传奇将在这里延续。
前面讲了四张全国性的图,现在讲三张区域图,它们展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
“它们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三个区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吴向东说,以长三角为例,到2025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预计达1.7万公里,其中高铁9500公里,除舟山这样四面环海的城市,长三角所有地市通高铁。
轨道交通,具体说,由四张网构成。最大的是国家级高速铁路网,“八横八纵”格局;其次是城际铁路网;再次是市域(郊)铁路网;最小的网是城市轨道交通,即地铁。
根据规划纲要草案,未来5年,第二张网和第三张网将增加运营里程3000公里。地铁也将新增运营里程3000公里。
四张网在逐渐联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科技开发公司总工程师钱春阳说,今年底高铁将覆盖广东省所有21个地市,未来要推进四张网的深层次地融合、无缝对接。
吴向东说,由于信号、供电等标准的不同,四张网完全融合有难度,但便捷的换乘正在实现,很多车站有了零换乘、同站台换乘、旅客最短距离换乘等设计,出行更方便。
通过7张图,看到了令人向往的2025。让我们大家一起用行动把蓝图变成现实吧!
情境材料是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高考试题分析与答题的基本依据。要引导学生养成紧密结合情境图文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情境材料对问题做多元化的分析解答的习惯。在具体地理问题面前,切忌脱离情境材料的凭空想象和个人臆断。
新情境材料以特定的地理事件或地理主题为核心的典型材料,为问题的设计和答案的编制提供信息支撑。出卷者经常将信息表示为文本资料、表格、数据、图像、符号等,考试的信息源自包括“材料”和“提问”。
在两种情况下,发现、获取和应用这一些信息来处理问题:一种是试卷上出现的信息是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来就没见过的,需要仔细地思考、判断、甄别,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另一种情况是通过对信息的认知,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来处理问题。但不论何种情况,应试者对信息的解决能力都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的质量和速度。
读图是建立信息符号的简单联系过程。找出地图上的符号,再比较一下,就会把图画元素连到一对完整的幻灯片上,地图信息通过地图符号的“空间行为”、位置形式、轮廓和相互位置传递。解释性地图、地理图解主要解决图中“有什么”的问题,检验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对于图表的细节性东西要关切,对于常规性的图表也要有一定的解题思维及解题习惯。
这类试题需要紧密结合情境材料处理问题,靠知识原理的记忆、还原和应用难以奏效,更不能套用所谓的“解题模板”。
●认识:此类试题的出现,或许是命题专家的学术研究思维惯性使然,更是地理科学问题研究范式的简化体现——通过数据材料分析与图示表征,从中发现、揭示地理特征或规律。
●启示:地理文字阅读和图表解读能力理应成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有效补充。
●教学指向提升地理文本阅读能力,尤其是图表解读能力,增强对情境材料图文关键信息精准提取的敏感性,提升对图文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
(2023年广东地理卷)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围1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库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问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解析】1.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于大幅度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0.5小时,因此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年地理高考广东卷)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5-16题。
【解析】2.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超于其它13个城市,由此能够判断: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头部的两个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单核模式是城市群中只有一个中心城市,A错误;多核模式是城市群中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城市,C错误;金字塔式发展模式无法判断中心城市的数量,D错误。故选B。
(2021年广东卷)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表1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5-7题。
【解析】3.从图中能够准确的看出,三大产棉区中,西北内陆棉区自1950年以来,面积一直比较大,且单产贡献率较低,因此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西北内陆棉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我国地级市一般由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非流动人口数量。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4.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人口流出该地级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正确;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题意,B错误;③和④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口,不符题意,CD错误。故选A。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人口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人口数量可维持空间均衡的受力点,其时序变化可反映区域发展的空间演变轨迹。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的策略的实施,区域内人口重心迁移明显。图示意1978—201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2003-2008年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解析】5.对比2003-2008年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重心迁移轨迹,结合图中比例尺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西部大于中部,时间跨度相同,因此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西部大于中部,A错误,B正确;中部人口重心向东北移动,C错误;西部人口重心向西北移动,D错误。故选B。
(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水源涵养是指ECO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6.读图可知,蒸散量曲线较平缓,与降水量和水源涵养量相关性不明显。而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明显呈正相关,二者变化趋势大致相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紧密关联,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比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7.读图可知,在乙国出口的金属及金属制作的产品、化工制品、机械制造产品、电子科技类产品中,电子科技类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最高,因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电子科技类产品,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023·福建·高考真题)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主要以开发自然资源与发展国际贸易为主,其他产业相对薄弱。在资金和劳动力过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缓慢,此现状称为“资源诅咒效应”。目前俄罗斯的油气大量由国外进口,现研究新的技术设备开采油气。俄罗斯北冰洋附近某地区全力发展能源开发利用,其第三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下图是俄罗斯产业人口比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8.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主要以开发自然资源与发展国际贸易为主,其他产业相对薄弱”,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测出俄罗斯依赖土地资源,农业发展较好;俄罗斯国土面积广阔,油气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发展较好,第二产业人口占比高于第一产业。①为第二产业,②为第一产业,③为第三产业,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人口流动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据人口流动空间范围,将其划分为跨省、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三种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起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持续的人口流动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下表为2011~2018年我国中小城市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9.2011~2014年跨省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下降,2011~2014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二者变化并不相同,A错误;材料中为三种方式流动人口的比例,其总数并不确定,B错误;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基本持平,变化较小,C错误;从表格数据分析来看,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D正确。故选D。
(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解析】10.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 “知识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试题难度不大,题量较少。这类试题不需要对情境材料做过多解读,需要结合对结构性知识(包括地理原理性、规律性和事实性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问题做出判断和选择。
●认识:“知识型”区别于“情境型试题的主要是根据是:前者仅靠试题情境中的图文材料难以直接做出判断和选择。
●教学指向: “知识型”的试题是高考“四层体系中“必备知识”考查的直接体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依然需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具有明确逻辑联系的规律性、原理性知识。
(2022年地理高考广东)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 -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题目。
【解析】11.城市人口规模逐步扩大,会导致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符合题意;产业高质量发展会导致工业区等的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正确;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和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2年地理高考广东卷)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 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题目。
【解析】12.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值,在航天员驻留期间,两地始终都位于太阳直射点的以北,则两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变化始终一致,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一致,保持不变,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始终为两地纬度之差。故选D。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