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潮涌奋楫先,风劲扬帆勇向前。冷水江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会全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新“洗牌布局”多元化经济业态,加快构建以钢铁产业为支柱产业,以锑产业、新材料产业为特色产业,以光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为新兴起的产业的“1+2+2”现代化产业体系,已由“矿业独大”向三产协调发展转型,高水平发展迈上新阶段。2024年上半年,该市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5项排名娄底市前列,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7%,分别排名第一。
“世界锑都”冷水江,因矿而兴、因矿设城。建市50多年来,冷水江市以湖南省2%的地域面积和5%的人口,创造了全省1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7%的财政收入,曾为国家、湖南省、娄底市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近年来,冷水江市抢抓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机遇,主动对接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加快构建“1+2+2”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双轮”驱动,产业逐新攀高,“百年锑都”释放发展新动能。
传统产业借助科学技术创新,积极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全市现有三A新材料、华科高新、天宝实业、鑫达耐火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3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2家,博士创新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2024年4月,冷水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博长”牌中宽带钢产品首发仪式,2车共计60吨的中宽带钢产品发往长沙一力物流园交付用户,标志着该公司中宽带钢生产线提质改造后顺利复产。公司也由过去的300万吨建筑用材成功转型为年产100万吨中宽带板材、50万吨型钢、30万吨铆螺钢、120万吨建材的产品布局,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A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不断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瞄准“卡脖子”技术努力攻关,不仅在二氧化硅开口剂领域取得突破,K45、K70等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还在工程防锈颜料应用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三A新材料不仅成为国内二氧化硅行业标准的牵头制定单位,还是消光用二氧化硅领域的领军企业、纳米二氧化硅排头兵。公司自主研发的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硅、水性环氧树脂、硅溶胶等环保型及多功能新型材料,已大范围的应用于轨道交通、3C电子、光伏、医用胶片、医用手套、石化、塑料、广告耗材等20多个行业领域,为我国高端材料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傻大黑粗”的传统制造业变身专精特新的同时,新兴起的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冷水江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光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高新科技产业园、光电子产业孵化园已进驻企业18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触摸屏产业链条,是华为、小米、蓝思科技、传音等企业的重要供货基地。
新能源产业前景可期。大唐华银娄底生态治理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利用采矿塌陷区、重金属污染区、石漠化地区等新建光伏电站,冷水江项目一期已并网20万千瓦;华润龙虎山100MW风力发电、新华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纷纷落地生根。
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在锑都大地上齐头并进、蒸蒸日上,犹如两条巨龙在风起云涌的经济大潮中腾飞翱翔,共同演绎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辉煌!
民生,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冷水江市委、市政府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幸福感”扛在肩上,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落实落细各项惠民政策,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为民谋利、为民解忧。
“以前这里又脏又乱,现在变化好大,到处干干净净,还建了小公园,有很多休闲娱乐设施,是个养老的好地方。”冷水江市禾青镇资氮社区居民陶桂花满意地说道。
资氮社区的前身,是原湖南省资江氮肥厂家属区,企业停产后,留下的下岗人员、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居多,住房屋龄老,环境脏乱差,居民怨声载道。近年来,随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个曾经在岁月中失去光彩的社区如愿“脱胎换骨”,实现了从“老旧厂区”到“宜居社区”的美丽蝶变,先后荣获“冷水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十佳村居”“湖南省绿色村庄”“湖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等称号。
据了解,2022年至2024年冷水江市共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5个、房屋1300栋、24804户、改造面积234.64万平方米。主要对屋面防水、监控系统等做修复,对飞线、管线进行整治,对墙(地)面、雨污分流、绿化、楼道灯、路灯等进行出新改造,并新增停车位、充电桩、建设广场及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全方面提升老旧小区“颜值”,提高居住舒适度。
让群众居有所安、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幼有善育一直是冷水江市委、市政府的不懈追求和努力践行的民生目标。
教育关乎千秋万代、关系千家万户,冷水江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作重要民生工程来抓。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8.90%;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力办好乡镇“三校”,即一所公办幼儿园、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寄宿制中心学校;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全方面开展新课程新教材实验校建设,实现“低进高出”,2024年高考本科上线%;持续推进“捐资兴教”活动,设立“启德奖学金”“祖长兴教基金”“爱心助学金”“菁泉奖”,奖金总额达1500万元。
医疗也是民生之需。近年来,冷水江市快速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娄底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的“三驾马车”,拉动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91家村级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积极地推进医共体医学影像云平台、“心电一张网”及5G智慧化急救系统建设;推进人才下沉,派出专家参与门诊坐诊和下村巡诊,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66.1%,同比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都显而易见地下降,患者综合满意度达到98.93%。
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正是冷水江市一步步将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人民的民生幸福成果!
2024年7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绿色卫士下三湘’”走进冷水江锡矿山,百余名绿色卫士在世界冠军李晓璐的带领下,用脚步丈量锡矿山“生态乐园”,积极传递绿色理念与责任。
曾经废渣遍布的荒山,如今山花烂漫、游人如织,这是冷水江市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果。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20余亿元,完成治理项目66个,锡矿山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改善。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被自然资源部列为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进行推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在锡矿山环境治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锡矿山对特有地质遗迹、工矿遗址和红色文化做到合理的保护与开发,积极探索“生态修复+矿业文化+地质研学+红色教育+生态观光”的新模式,打造了“玫瑰爱琴海”“万马奔腾”等一批生态修复示范点,年游客量已达30万人次以上,曾经背井离乡的居民也陆续回归家乡开起了农庄、做起了买卖。
冷水江市从始至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仅锡矿山实现华丽蝶变,全市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也取得丰硕成果。
水越来越净。冷水江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继续实施资江十年禁捕,林长制工作获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
天越来越蓝。冷水江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统筹推进禁烧、减排、控煤、管车、降尘,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由2016年的67.8%提高到2023年的93.4%,空气质量改善程度位居全省前列,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显著提升。
乡村越来越美。冷水江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工程,探索创新“三抓四建五提升”模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工作获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表扬激励。近年来,累计创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全国特色小镇1个、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7个、省级生态村10个。
绘好“山水图”,念好“草木经”,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冷水江的2024年,奋斗步履坚实,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系统谋划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的一年,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一年,是生态环境质量不断的提高的一年。
回首过去成绩满满,展望未来精彩不息。站在新的起点上,冷水江市将以解放思想的闯劲、滴水穿石的韧劲、真抓实干的拼劲,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展现新气象,奋力谱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
百年锑都焕发新颜,百姓安居乐业笑开颜。为家乡点赞![比心][比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