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费者维权日的脚步日益临近,穿梭熙熙攘攘的市井,倾听每一位消费者的心声,我们始终相信,每一次的追问终将有回响,每一份坚守终将照亮前路。
关注“华商报”官方微博,发送私信“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线.华商报官方微信:
关注“华商报”官方微信(hsb88880000),在微信后台发送私信“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线.华商报小程序:
微信搜索“华商报”小程序并发帖留言,内容包含“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方式”,文字、图片、视频皆可发送。
搜索账号“大风记者帮”,关注后发私信“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线.华商网官方微信:
关注“华商网”官方微信(hsw_news),在微信后台发送私信“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线.华商网官方微博:
关注“华商网”官方微博,发送私信“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线.华商头条APP:
下载“华商头条”APP,点击首页下方菜单“+”栏目,发送“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电线.二三里资讯APP:
下载“二三里资讯”APP,点击首页下方菜单“+”栏目,发送“3·15+具体反映问题+联系方式”。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 实习生 戴小曼
打着“京东”的旗号,电话邀约市民参加招商会,号称交钱加盟后就能享受返提成等福利,王先生越想越不对劲。
近日,王先生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京东秒送”平台的,邀请他前往在西安举办的招商会。“电话中,对方称招商内容是在京东上做即时零售,可以在京东平台上开店做线上外卖和零售,此外也能做区域招商代理,有其他人加盟后可以给他返提成,收益相当的好。”王先生说,他也是自己做一些小生意,觉得既然是“京东”这样可靠的大平台,他便决定前往招商会了解一下情况。
2月26日上午,王先生前往在西安市朱雀大街某酒店举办的招商会,“招商会的大厅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京东平台的宣传片,这让大家都以为这就是京东平台直接举办的线下招商会。”王先生说,前来参加招商会的市民大概四五十人,工作人员在会上讲述了目前国家对此类线上即时销售行业的有关政策和扶持,描述了加盟后收益等相关信息。
王先生说,起初讲的都没什么问题,但到最后加盟的环节,现场很多人发现了异常,“加盟需要先支付给他们26800元的费用,对方称这是软件服务费,此外,签订加盟合同也并非是和京东平台,而是和一家名为京优科北京供应链有限公司签订的。”王先生说,经过现场询问,工作人员称公司是京东的子公司,但他通过网上查询,并未发现此公司和京东有任何的关系,“现在大家的防范意识都很强,现场大部分人没有交钱加盟,只有个别的几人签订了合作协议,也不了解是否是‘托’。”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通过企查查APP查询,京优科(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10日,注册地位于北京,通过工商信息、股东信息、主要人员等信息搜索,并未发现该公司与“京东”有任何关联。
近年来,假冒京东等平台名义招商行骗的案件频发,京东也曾在官方平台发布提醒等信息,称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京东拼购招商/运营人员的名义,开展招商大会、线下培训课,趁机要求商家朋友提供个人隐私信息甚至缴纳一定的费用,进行诈骗活动。非官方的沟通渠道,尤其涉及索取费用的要求,商家可不予理会并及时向京东反馈处理。
2月27日,记者拨打了京东客服热线,工作人员表示,若不是京东官方电线而是个人手机号打来的招商电话,莫轻信。“京东秒送招商以企业入驻的方式来的,是没有个人的情况的。如果想要入驻能够最终靠京东APP首页关注秒送频道进行申请入驻。”工作人员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于震 实习生 戴小曼
张先生今年38岁,2008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西安,之后认识了男子张某,张某在太华北路开有一家“择中书院”。
2024年9月,张先生出现口腔溃疡,后去医院检查,显示是混合瘤。张某知道后,建议他不要做穿刺,不要做活检。
“张某就说他是中医世家,李时珍的传人,他利用中医可以根治癌症,并且不留疤痕,此前有过成功的案例,”因为张先生的病情发展到现在,伤口有拳头大小,颌骨外露,已经没办法说线日,张先生的父亲张老先生回忆说,儿子就相信了,从2024年9月底开始,服用张某提供的中药以及药丸。第一次,其给开了44天的药,共15.5万元。
药喝完后,没有效果,张某又说,要继续喝,把里面的脏东西流出来就行了。然后,又给开了28万元的中药。
张老先生说,他们就这一个儿子,没有结婚。把自家的房子做了抵押才凑够了两笔中药的费用。张先生和张某的聊天记录里,张某称,给张先生的中药里,有穿山甲。资料显示,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去年11月10日左右,儿子腮部的肿块破了,往外渗水,后来,伤口慢慢的变大,这时,张某让我们自己找人清理伤口,还让回河南老家去,别声张,”张老先生说,回去后,他们带儿子去医院检查,后又前往上海的大医院,都说被耽搁了,很严重,很不好。
张先生的手机上保存着和张某完整的聊天记录,记录上显示,这期间,张某还索要检查结果,并发信息说,他能帮忙找专家给看,但需要打点费。
聊天记录上还显示,张先生服用的药包括中药针灸、汤药、人参水、川甲、三七粉、灵芝粉、维生素C、B1、B2、B12等。
目前,张先生在西安的一家医院化疗,第一次化疗已结束,正想办法处理伤口,情况不乐观。他伤口用纱布包着,每天只能靠流食维持。家里还有张某曾给开过的中药以及口服液,口服液上没有一点标志。
提起这事,张先生在纸上写下,“之前,肿瘤没有扩散,控制的很好,现在多处扩散,半张脸没了,信任的代价太大了。”
2月27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多次拨打张某的电话,均无法接通。记者前往择中书院,大门紧闭,牌匾上有“中医传承健康咨询国学文化”的字样。房东称,很久都没有开门了,以前开门时,来的人也不多。
天眼查上没有择中书院的信息,只有陕西择中中医诊所有限公司、陕西择中中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西安本立堂国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均是张某。西安本立堂国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择中书院的运营方。
记者多方了解到,针对此事,卫生监督部门和警方正在做出详细的调查。在此前两部门联合执法过程中,从择中书院查扣了大量药品。张先生和张某的确是认识了16年的朋友,警方介入后,张某交待称,自己没有行医资质,平时只是给熟人看看头疼脑热类的疾病,他也愿意就退钱和张先生进行协商。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卿荣波/文 邓小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