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的第十年,我也算实现贵妇护肤品自由了,先后用了 LA MER、HR、雅诗兰黛白金等数千元的产品,本以为用完后会满怀热情地向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这一些产品有多好用,但是没有想到最后留下的只有疲惫和丧气。
感受最深的是赫莲娜黑绷带,和我几乎是格格不入。它其实走的是滋润抗老路线,肤感上干皮会觉得很棒,但我这个油皮就会觉得湿黏。
至于很多文案狂吹的修护效果,也不是针对皮肤屏障,起码对于我用完 A 醇起皮的脸是起不到半点作用,甚至还变得更容易搓泥。
单论修护屏障的能力,黑绷带比不过百元的玉泽和理肤泉,抗老方面也实在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多少有些丧气,一个动辄千元的护肤品竟然没有和价格匹配的回春效果?那接下来我要说的,可能更颠覆你的认知。
贵妇护肤品的高级感在于制造神秘氛围,这需要具备两个因素,好故事和好成分。
好的故事有很多,让手部皮肤青春常驻的 SK-II 神仙水和使烧伤皮肤恢复如初的 LA MER 修复霜,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过很多次了。真假已经没法验证,但也因为如此才让故事保有足够的神秘感,也让人更加期待它的效果。
至于好成分,贵妇面霜里确实有很多有效且温和的原料,但这些不足以塑造神秘感也不能和数千元的昂贵价格所匹配。让成分变得神秘和高级,可以让它变得稀缺,比如 LA MER 面霜里 Miracle Broth 就是雅诗兰黛集团独有的原料。
但根据现有的法规要求,品牌只需要在成分表标注“藻提取物”,而不用进一步说明藻种类、来源等具体信息。
所以 LA MER 的宣传物料也都是看起来好华丽却没透露任何有用信息,用高姿态拉高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再比如 HR 黑绷带里的玻色因,它是欧莱雅独家研发的原料,在专利到期前只有欧莱雅品牌能够正常的使用,这在无形之中就建立了一个壁垒——想用玻色因就要来买欧莱雅。
但和密不外传的 Miracle Broth 不同,欧莱雅集团把玻色因用到了旗下所有品牌里。通过这一个成分也能够准确的看出欧莱雅对于不一样的品牌的定位有极高的等级属性。
普通产品如美即补光瓶是 5% 的浓度,一线% 浓度,而能坐拥最高 30% 浓度的就是高档化妆品部最贵的品牌 HR。
这也让 HR 在无形中塑造了“买我就是买集团最高端技术”的错觉,但集团的核心研发能力并不在赫莲娜这类日化产品线里。
真正的成分党都知道,有效的护肤成分往往需要数十年的研究。不可否认的是,贵妇品牌为了研发“独一无二”的成分确实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很长一段时间里买它们就为了能超前享受更好的成分和技术。
不管是 pitera、Miracle Broth 还是玻色因,它们都在不同时代引领了新的浪潮,后来所谓的平价发酵水、修复霜、国产玻色因面霜,也不过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赚钱而已。
即使同款大厂成分也有高低之分,比如专利到期玻色因,虽然国产品牌争先打出“大厂同款”的口号,但核心技术依旧掌握在欧莱雅手中。
因为这个成分的分子结构其实是多胞胎,老大老二老三看起来长得很像,但细究会发现有的就是天生更聪明些。
但相较经典的、公认的有效护肤成分,玻色因、Miracle Broth 这些也需要在人体功效测试、双盲实验上下更多功夫,才能得到学术界更多的认可。
目前研究最深、信任度最高的护肤品成分还大都集中在维生素里,比如被研究了近百年的维生素 C、维生素 A(视黄醇)……但它们很少被贵妇护肤品纳入考量范围。
贵妇护肤品侧重的是维稳和保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它们的基本准则,也是消费贵妇产品人群的刻板需求。
一方面是因为刺激但有效的经典成分很难被驯服,完全耐受、收获效果往往需要数周的时间,且很容易翻车,即使是背靠大集团的雅诗兰黛和赫莲娜也在视黄醇产品上走得战战兢兢。
二是因为贵妇的选择比普通人多得多,斑点用激光、松弛做热玛吉、皱纹有肉毒素,不必诉求于护肤品来改善。护肤品不能媲美医美,见多识广的贵妇自然也深知这一点,追求舒适和安稳便足够了。
所以与其说贵妇护肤品对功能效果成分避而远之,不如说它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客户群体。“贵妇怎么会有坏皮肤呢?”护肤品不过是她们的玩具,玩得开心不翻车才最重要。
说回我买的这些面霜,我对于它们还是喜欢的。尤其每次用的时候,丝滑的触感和层层递进的香味都会让我开心一小会。多用几瓶后才真正明白,原来这才是贵妇护肤品所提供的价值——在短暂的护肤时间里快乐一下。
为了让你感受到这些快乐,调香师会以香水的标准来调配味道,使其富有层次,配方师也加入眼花缭乱的功能效果成分然后极尽考究地改进它的肤感。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小小的作弊行为,比如加入一些氯氧化铋(CI 77163)和云母,不但能让膏体有丝缎光泽还会让皮肤看上去更有气色,但同时也可能让面霜变得更容易搓泥。
没什么技术的贵妇品牌则会在面膜里直接加入二氧化钛,打造“一次变白透”的视觉假象,往往一两天就打回原形,但也会促使你为了保持“”而不断地使用和回购。
不知看到这个地方,你是否也会觉得有些丧气,甚至对贵妇产品拔草。但我想说的是,消费的本质是权衡之后的选择。“当我买护肤品时到底在买什么?”这是我每次下单前都会问自己的问题,答案也常常不一样。
有时我为成分而买,会得到一定效果但风险大、质感差的猛药;有时只想维稳保湿,抓起一大把修复保湿“基础款”,却体会不到消费的快乐;也有时会为了愉悦感和好奇心而买,可能会收获溢价极高的贵妇护肤品和最终发现期待过多而失望的心。
说到底,贵妇护肤品的成分、原料仅占了成本里很少的一部分,高昂的定价还囊括了它的工艺、香味、肤感,甚至是瓶子造型和品牌的价值观。如果说平价产品是“一分钱一分货”,贵价产品就是“十分钱三分货”,三分货必然比一分货好,但也要接受溢价、降低期待。